<<最后一头战象>>回答问题,有分加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0 04:01:57
1.为什么嘎羧重新披象鞍?
2.为什么到打洛江畔凭吊?
3.为什么要葬"百象冢"旁?

课文以时间为序,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:“英雄垂暮”(第1~4自然段)、“重披战甲”(第5~11自然段)、“凭吊战场”(第12~16自然段)、“庄严归去”(第17~23自然段),把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。尤其是对嘎羧动作、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,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。如,嘎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、神情,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全力吼叫,在“百象冢”旁默默掘墓的情景,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为什么嘎羧死时一只眼睛睁得老大?
答:因为它想告诉我们一定要和平.
为什么嘎羧想要回他的象鞍?
答:他想重反战场,想见到他的同伴们.
为什么嘎羧......
先是印度军队大量使用战象。印度人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开始驯化大象利用其畜力。亚里安记载了印度人捕捉野生大象加以驯化的详细过程。大约在吠陀时代初期(公元前1100年),印度人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大象。印度战象身高3米以上,全身披挂镶嵌铁片的战袍,前胸有整块铁甲保护,象牙上套着铁制矛尖。战象背上可驮一名驭手和一座木制小城堡,里面是三名弓箭手。未经专门训练的战马对大象的气味和吼叫有天生的恐惧,接近到200米距离以内就会受惊,因此无法使用骑兵对付战象。重装步兵的密集阵可以遏制骑兵的正面冲锋,却阻挡不了战象的冲击。战象的冲锋速度虽然只有每小时30公里,但由于其5吨的体重而具有巨大的冲击力,加上大象坚硬的厚皮和披挂的铠甲提供防护,可以轻易冲破长矛盾牌方阵。突入方阵的战象舞动象牙大步践踏,杀伤力极强。紧跟其后的印度步兵冲进方阵近距离格斗,而阵形散乱、陷入各自为战的密集阵将很容易被击破。

古典史家普遍认为,战象最大的威力在于难以承受的心理震慑。一字排开的战象集群冲锋时,一个个庞然大物阔步向前,高声吼叫,如同一堵快速移动的高墙,景象异常骇人。没有见过战象的军队往往会魂飞魄散,溃不成军。面对战象冲锋的步兵方阵需要钢铁的意志才能屹立不动。事实上印度军队对战象的弱点非常了解。大象受伤以后经常狂性大发夺路而逃,根本不听驭手指挥,而受惊的战象不辨敌我,旁边跟随的步兵往往遭到冲撞践踏。正因为这个原因,印度战象的驭手都备有一根铁凿,一旦大象失控就将铁凿钉入其后脑。应该说马其顿军队并非初次遇到战象,高加米拉战役波斯军队序列中就有15头战象,但显然它们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。因